南芬法院的那些人和事(第四期)
南芬法院的那些人和事(第四期)
前言:
“南芬法院的那些人和事”是本溪市南芬区人民法院实现“文化兴苑”发展战略、推进文化工程建设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引导干警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身闪光点,深刻挖掘提炼南芬法院精神内涵,为持续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南芬区人民法院将推出“南芬法院的那些人和事”系列报道,充分展示南芬法院干警风采,讲述他们与南芬法院的精彩故事。
业务骨干、办案标兵”
提起房国双,大家都会想到两个名词:业务骨干、办案标兵。自1989年以来, 他一直从事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从书记员、审判员到庭长,他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司法改革后,他率先通过了司法考试,为法院的其他同事树立了榜样。对于分配给他的疑难复杂案件,从不推诿和拖拉,而是认认真真地把案子办好。工作上,无论是对案件事实的审查、法庭审理的驾驭,还是对裁判文书观点的表达、案例的撰写,他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一个错别字。
他立足本职,注重调解。每新收一个案子,无论是大案,还是小案,都要深入第一线,千方百计地了解和掌握案件的来龙去脉和当事人的内心需求,真诚地做调解工作,使原、被告均心服口服。2022年6月份,他承办的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案件,标的2400多万元,争议较大。他连续调解4小时,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最终成功调解。他审理的追索劳动报酬案上百件,全部达成调解协议。他还灵活运用“三多三调”调解法,采用平和、拉家常的方式去解决纠纷,化解了当事人对法官的抵触情绪。
他心系群众,司法为民。他只希望在基层踏踏实实地多做工作,为老百姓解忧,为政府排难。2020年8月,崔某因过失损坏了李某家的林场,李某起诉到法院要求损害赔偿。案件在鉴定期间崔某突然死亡,案件陷入了僵局。他多次到崔某家里安慰崔某老伴,考虑到崔某家中确实困难,他多次以法理和情理劝说李某,并自掏腰包退还了全部诉讼费。还有一起继承纠纷案件,为了查明案情,他曾多次向阿里巴巴法务部和财付通支付中心调查取证,都没有结果。后又三次前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分行及总行调查取证,历时一个多月,最终追回了1.7万元,他为了减轻当事人负担,又亲自把案件款转给当事人。
类似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南芬法院上演……作为法院大家庭中的一员,他用来自内心的光芒和力量在工作中、生活中传递着正能量,感染和感动着周围的人们。
甘心奉献 有呼必应
于波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光荣的法警。他的个子不高,胖乎乎的,黑黑的脸庞上有一双有神的眼睛,厚厚的嘴唇,一看就是一个善良有爱心又有责任感的人。无论是在工作、家庭、生活中,他都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只要有需要,有召唤他都会义无反顾的冲在前面。
面对疫情防控的艰巨任务,他积极加入防疫志愿者的队伍当中去。为了可以顺利完成工作,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他早上四点半就从家中出发,一到南芬就立刻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中去。在一次工作中,他负责核查过往的车辆及行人信息,当天风很大,又阴又冷,他毫无怨言地在路边顶着大风一工作就是12个小时,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只要想到是能够为老百姓们服务,并且为国家防疫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会感觉心里倍加充实。
在工作中,他积极参加法院里的各项工作以及各种活动,做到有呼必应,为法院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办公室,他积极适应新领导工作节奏,出主意想办法促进工作;调到执行局后,院长督办的执行案件,他总是快速高效的完成任务;出差办案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工作;警察出警缺少人手,他又转换身份出警执勤;机关倡导“光盘行动”,他在食堂里就餐从来不浪费粮食;院里倡导“绿色出行”,他便上下班到单位乘车点的时候尽量选择步行,节能减排为国家节省资源。院里倡导“雷锋精神”,他就在小事中践行:给老人让座、给贫困学生捐款、帮助他人开解难题。。。。。。
他坚信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所以他用心做好每一件小小的善事,用心甘情愿的奉献和有呼必应的执行,描画着他心中美好的世界。
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的法官助理
提起法庭工作,很多人脑海中会浮想几个词“基层”、“环境艰苦”、“和老百姓打交道”等。提起法官助理,有些人会认为他的工作不过是法官的辅助,法官让干啥就干啥,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实际法庭的法官助理,在工作强度和工作思维上真能顶上半个法官。曹世博,就是深肩这两个角色的法院新人。
虽说是法院新人,但他年龄可不年轻。由于他之前在市直政府部门工作过,几个月的调整,他就从思想和行动上很快适应了新岗位,而且工作有条不紊从不让领导操心。
他负责的工作很多,包括文书送达、安排开庭、诉前调解、证据交换、撰写文书等法律业务性工作,也包括编写工作信息、报送典型案例及学术论文等临时性工作,虽然繁杂而琐碎但他却能件件处理得当。最值得一说的是他所负责的电子送达工作,今年以来,曹世博所在的庭室送达率及送达数量均居全院榜首。同时,他安排开庭方面,也尽量做到事无巨细,比如提醒开庭当事人携带身份证及营业执照等证件、告知当事人疫情期间来院须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统计外地开庭当事人及证人情况、合理安排在线庭审等。
他不但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谨慎细致。疫情期间,他更是勇于担当,在全民常态化核酸检测中,他积极响应院里的号召,主动到主干路进行卡点工作。从早上4点从家出门,到晚上6点值守工作结束,一直坚守在执勤点位上,耐心劝阻出行的百姓,积极引导排队做核酸检测的群众。尽管身体很疲惫,但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意志克服下来,圆满完成院里交代的任务。
大家嘴里的“曹博士”,不仅是对他的一种昵称,也是对他工作的认可和肯定,这位不年轻的新人,用他的恪尽职守诠释了法官助理的担当。
用责任和担当擦亮青春的底色
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时常忙碌的身影,她脚步匆匆,来往于相关部门,回庭庭里的办公室,她又继续埋头处理手上的工作,“哒哒哒”敲击键盘的声音总是伴她左右,她就是我院民事审判书记员--孙誉畅。
初到法院工作时,审判工作的流程对于她来说都是从未涉足的领域,生疏的法律条文,理解不透彻,导致打字速度慢。这些困难都一一摆在她面前,但是她深刻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白庭审记录对于当事人和法官是多么的重要。在协助法官办理案件过程中,她结合案例查阅相关资料,逐步熟悉掌握了很多法律条文,利用休息时间刻苦练习打字速度,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也从最初的空有情怀而无从下手,到如今的认真严谨,信手拈来。
书记员职责履行的好坏,对能否如实反映整个审判活动的情况,对案件能否准确、合法、及时地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对此认识,才使得孙誉畅对待这份工作一丝不苟,把履职尽责刻在了骨子里。初到法院时,正是书记员的空缺之际,一些案卷超期未归档。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个人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26本民事审判卷宗的装订工作。2018年有一起解放村的侵权案件需要与法官现场勘查,为了能够帮助法官和当事人记录下准确的数据,当时怀身孕的她与法官一起下乡勘测现场测量房屋面积以及占地情况。她平日里更是积极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及时关注法律法规的更新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在2020年的时候一起民事涉及企业的案件,庭审记录多达40余页,她努力做到整洁、准确、全面、如实地反映庭审活动的全过程,案卷足足有9本,但是她并没有喊苦喊累,而是默默的配合法官与法官助理完成审判工作,及时整理卷宗材料,完成一审装订,及上诉送达工作。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尽管书记员工作繁琐、复杂,但在这繁复、平凡的工作中,她真正做到了怀真心、有耐心、要细心。怀揣一腔热忱为法院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踏踏实实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青春的光彩!
爱我所爱 尽我所职
王帅,现任本溪市南芬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一名合同制司法警察,在成为法警前,他就喜欢上了帅气甚至是神气的警服,成为法警后,他才明白警服浸染的是汗水和艰辛。法警工作也许过于平淡和琐碎,也许鸡毛蒜皮,但对于王帅来说却是自己所热爱的。
因为热爱,他选择了法警这一职业,爱上了大厅旁边的安检门和X射线安检机,爱上了值班桌上摆着的手持安检器、对讲机,因为他深刻认识到,这些不仅仅是他履职尽责所使用的工具,更是他保护好百姓和同事的利器。
因为热爱,他自2017年1月参加司法警察工作以来,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一直坚守着法院机关安保工作,连续两年在年三十配合着执行任务,牺牲本人的团聚时间工作在一线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2021年9月王帅到北京参加控访工作,主要负责来京访人员的信息调查、安保及接待引导方面的工作,接待进京来访人员56人,信息收录47人,成功完成了领导所分配的任务,获得了领导的认可。
因为热爱,他总是用规范的话语和亲切的态度迎接每一位到访的当事人,因为司法警察是最先与当事人接触的,其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对法院的印象。身为法警,虽无案牍之劳形,却身肩重担,尽管工作中潜伏着危险,收入也比较微薄,但他在平凡的工作中收获了一个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的自己。
穿梭在查控工作中的“90后”
于丛宾作为法院执行查控的工作人员,固守着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以诚挚的热爱,将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责任感,融入到执行查控工作的一言一行,展示了一名当代年轻查控的良好形象。
在法院执行局的走廊中,常常可以听见这样一种呼喊:丛宾啊,快去产权处把被执行人某某名下的房产查封了。从宾啊,快去车辆管理所把被执行人某某名下所有的车牌号为XX的车辆查封了。从宾啊,快去银行把被执行人某某名下存款冻结了。听到承办法官安排的任务后,于丛宾立即起身前往相关单位,留下的是他积极向上,任劳任怨的背影。每天早晨出门,手里离不开的不是手机,而是装满各种单位的查询材料的公文包,房产、车辆管理所、银行、公积金等各个单位的材料应有尽有,只要有需要,他总能迅速拿出对应单位材料,这是他加班加点,逐一整理并标记出来的结果,只为能够加快自己的查询速度,加快自己的工作效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于丛宾从来都是随叫随到,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即便是刚和妻子结完婚不到一个月,他也义无反顾地听从单位安排,收拾行李前往外地出差。
他说,作为正值青春的“90后”,工作再苦再难也担得起、做得来,这是年轻给他的底气。所以他始终坚守着初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查控工作的职责与使命,让大家放心又安心。
认真尽责 勤于思考 服从安排 乐于助人
闫妍是南芬法院技术室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在岗就要爱岗,爱岗就要敬业”是她的职业理念。2015年,她告别学生时代,步入职场,来到了南芬法院,一干就是7个年头。她工作认真,尽职尽责;她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她团结同事,乐于助人。
工作中服从领导安排,无论大事小事,只要交到她手中,她都会发挥自身优势,快速融入到工作中,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保质保量的完成。对于司法鉴定工作更是极为用心,及时处理递交上来的司法鉴定材料,积极配合市法院技术处组织开展司法鉴定摇号,第一时间把每一次做好的司法鉴定报告交到承办法官手中,保障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和及时性,为提供案件的审理技术支持。
为了弥补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尽快提高自己,她注重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际联合起来,遇到问题时,探究问题的实质,完善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利用休息时间自觉学习剪映等图片及音视频编辑软件,平时注重收集PPT制作素材,利用网上教学,学习编辑技巧,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做好知识积累。
毕业于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她,除了干好本职工作以外,她还利用所学所长,经常帮助家里有小孩的同事编辑视频,制作美篇,修改图片,制作PPT,并且力图做到尽善尽美。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放弃自己休息时间,放弃陪伴上幼儿园的孩子,积极报名参加疫情志愿者,充分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服从上级安排,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清晨五点到岗,不计得失,不怕辛苦,坚守岗位,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心地善良、热情待人的她,对待身边每位同事和朋友都是笑脸迎人,性格开朗的她总会在生活中发现乐趣,并且她始终坚信“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今后的日子她同样会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南芬法院献出自己的力量。
送达路上的前行者
在旁人眼中,法院的送达工作是怎样的?只要往信箱里一扔,送往邮局就万事大吉了?对此,作为负责送达工作的李洪龙最有发言权。事实上,送达是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程序的正当合法,更关系到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
都说法院的"送达难",究竟有多难,耳听为虛,眼见为实。有时会遇到当事人的地址提供的不详细,他在送达过程中只能边走边问,但有时周围村民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都不愿多说,他只能耐心地去询问、打听。由于农村地区人们的文化程度不高,加上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有时在向当事人送达应诉手续的时候,当事人会认为签收了应诉手续,就相当于承认了对方的诉求,拒绝签收应诉手续。在这种情况下,他仔细倾听、了解当事人的想法,耐心地向受送达人讲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做思想工作,从而打消疑虑,让其主动签收应诉手续。还有的当事人,为了躲避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及手续,白天故意锁门外出,晚上才回家,面对这种情形,李洪龙通常会在下班后,加班多跑几次,找到后耐心劝导,并告知拒不配合法院工作的法律后果,从而转变其思想,促进送达工作顺利进行。
送达地区偏远,路况不好也给送达造成了不小麻烦。一次去某矿山区送达,警车在崎岖蜿蜒的狭窄山路上行驶,山间不停有爆破的矿石碎石从山腰滚过,情况很危险。可是他为了案件能够不延期的顺利进行,迎难而上,最后成功找到了受送达人并签收了应诉手续,为下一步审判环节能够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南芬法院的送达工作人员,李洪龙不畏困难、不怕繁冗、不辞辛苦、不知疲倦,一直奔波在送达的路上,为这一方水土的百姓贡献他的司法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