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芬红色旅游观光线
英雄儿女南天门,日军暴行万人坑,请您回忆……
南芬西山万人坑纪念地——南天门——下马塘苗可秀纪念碑——下马塘青少年教育基地;
提到南芬,中老年朋友们第一时间就会想起:“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我们这条红色路线就从南芬城中心,区政府西侧的西山公园开始徒步游吧,这是连绵秀美的群山,蜿蜒曲折的细河在其间流淌,轻风拂动,景色醉人,沿着细河之畔,通过一座崭新靓丽的跨河石桥,在高速公路桥下就直奔山顶,山路稍经修整而不失美感,路边的巨石上是书法家王志华主席题写的“龙骨精神”四个大字,山路几转,拾阶而上,十几分钟就到了南芬又一景点——西山公园(原露天矿万人坑遗址——记录侵华日军杀害我军民17800多人的滔天罪证,其旧址已迁移至此),在这里可以俯看南芬街区大半个全景,一片城市建设的全新风貌,这也是游人们休息玩耍的一个场所。如果您还要向上走,那是一大片天然密林,郁郁葱葱、气息清新的感觉有些象置身于南芬区著名的大冰沟景区之内,坡度也随之大了起来,没太经过锻炼、或是有点偏胖的朋友到了这段就会出汗,但更会加快脚下的步伐。不时有采摘山野菜的游人间或其中,拐过几个弯是一处剔透山泉流经,很多人是特意从山下拎个水壶到此汲水的。一般到了这里是个结点,可以下山到下一个景区了。
沿着304国道,车行二十分钟,就是为广大中国游客所熟知的“南天门”了,开惯了平原地区笔直车道的朋友可以在这里考验一下车技了,虽是标准的国道,其蜿蜒曲折、峰回路转也是令人心惊的(胆小的朋友还是让他人代驾吧,哈哈),这是因为此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断层发育很好,露出的地层属于上元古纪的青白系钓鱼台组和南芬组(这个厉害吧,1928年由日本专家青地乙治命名为南芬页岩,就是以南芬来命名该地质年代的),重要的是在1964年,由长影制片厂摄制的经典电影
《英雄儿女》就主要在此拍摄,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战场,王成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以哥哥的精神为榜样,为战士服务,最终她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片中英雄王成的形象深入人心,插曲《英雄赞歌》更是流传甚广,王成的经典台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多少热血男儿、中华儿女耳熟能详的名句!王成的扮演者刘世龙老先生还曾于2006年应邀旧地重游回到此地,年届八十的老人家手持对讲机,身背报话台,英姿飒爽、豪迈情怀一如当年!此外,《铁血大动脉》、《铁道卫士》等电影也都曾在此拍摄外景。路边由当地政府修建了英雄雕塑组像,其坚毅果敢的气势,抛头洒血的大无畏精神,定会让人忆起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从而深感现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尤其是近年来沈丹高速公路的穿岭飞架,沿途新农村城镇建设的崭新面貌,更使此处游人猛增,
趋车再向南行二十分钟,就是位于下马塘办事处南部,为纪念抗日英雄、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苗可秀将军而建立的纪念碑,也是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场所。苗可秀1906年出生于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苗家堡子,1929年由东北大学文学院预科升入本科学习,著有关于论述荀子的文章20多万字。“九•一八”事变后,苗可秀走上抗日救国之路,1932年7月,被邓铁梅委任为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创办军校、担任校长,向广大义勇军指战员传授作战和文化知识。1935年6月,为掩护战友突围被捕,同年7月25日遇害,时年29岁。当地老百姓讲,按苗可秀的革命经历,他若没有牺牲而活到建国,也能是国家级的领导人或者是军队中的上将级的将军,凭空远眺,追古抚今,我们会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更会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潮中奋力争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