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站群

县区政府站群

  • 无障碍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南芬人大>人大工作>详细内容

关于2016年区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17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报告

作者:区人大 来源:区人大 发布时间:2017-08-10 10:27:5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718在南芬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区人大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姚立君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和列席同志:

本次常委会议前,经济委员会审阅了区财政局、审计局二个报告。对2016年决算报告和区本级财政决算(草案)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本次人大常委会议,请予审议。

一、2016年财政决算(草案)审查意见

2016年区本级财政决算(草案)是:2016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际完成12490万元,同比增长5.4%。总收入合计为40943万元;2016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5634万元,同比下降18.1%。合计总支出40943万元。收支相抵,当年财政收支总量平衡。

经济委员会认为,2016年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工作部署和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全力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落实财政政策,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努力克服减收增支压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财政收入较上年保持平稳增加,超额完成年度收入预算。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既保证了法定支出,又突出了“打造城南明珠,建设幸福南芬”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民生等重点支出,全面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区本级财政预算目标。区政府编制的2016年区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客观地反映了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常委会议批准区财政局局长邵晖代表区政府所作的《关于南芬区2016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批准南芬区2016年区本级财政决算。

同时,经济委员会分析指出了2016年区本级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区本级财政收入对资源加工业依赖度过高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变,依然存在商贸流通服务业的短板。二是营业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税种减收,而政策性、保障性等刚性支出逐渐增多,财政收支矛盾依然趋紧。三是截止20175月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2.74亿元,负债率为13.94%,到期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增大,政府性债务有待于实行规范化统一管理。四是建议要切实处理好政府债务管控与发展的关系,防止以虚假PPP项目、不规范的政府购买服务、违规担保、明股实债、签订回购协议、承诺固定收益等方式变相举借政府债务。要定期公开债务限额、债券发行、使用、偿还等情况,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二、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查意见

2017年财政预算已经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执行半年来,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831万元,同比增长24.8%,完成年初预算的59.4%;全区累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003万元,占年初预算36.1%,同比下降8.2%。上半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基本良好。

从执行情况看,2017年上半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和财税形势,区政府及财税部门积极落实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奋力克难攻坚,千方百计挖掘税源,应收尽收,保工资、保民生,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下降,行政运行成本有效降低,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预算收支任务,为推动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顺利发展提供了重要财力保障。

     为确保2017年及今后预算的顺利执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促财政收入质态提升。财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建立职能部门和地区间的信息互通、协作交流的联动征管机制。以税收管理的薄弱点为突破口,积极寻找新的税收增长点。强化收入预测,密切关注经济发展走势和财税政策变化,适应全面实施“营改增”后的变化,继续做好税源排查、防止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继续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严格非税收支管理,提高非税收入征缴水平。

(二)创新支持方式,促进服务业发展。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导向扶持作用,加快产业调整,加快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及“大健康、大数据”产业;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高新环保型企业,增加税源;建立企业发展基金,鼓励企业扩大投资,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千方百计培育财源;积极运用ppp模式盘活国有资产。

(三)提高公共财政理财水平,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一要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控,积极争取存量政府债务置换债券支持,力争将存量债务全部置换,降低融资成本;二要增强财政支出绩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三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