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芬概况
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
南芬区人杰地灵,曾经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历史名人。抗日英雄苗可秀,1906年出生在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镇苗家堡子,“九一八”事变后,苗可秀年率学生大队及部分大刀队共300余人,到民众自卫军司令部所在地龙王庙以北15公里的老鸹窝一带进行外线游击,以阻击来犯之敌。1935年7月25日,苗可秀在枪声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电影明星张良,男,汉族,1933年生于本溪县下马塘村。17岁参军,1952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参演《董存瑞》《哥俩好》等影片,导演《少年犯》、《破烂王》等影片受到观众好评。彭琨明,劳动模范。汉族,中共党员,1939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荣获了全国冶金战线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次荣获本溪市劳模和省、市、本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7年,荣获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南芬风景雄奇,被誉为“都市后花园”,积极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4A级景区大冰沟“六月藏冰”,3A级景区大峡谷是东北著名网红打卡景区,南天门为经典电影《英雄儿女》拍摄地。本溪大峡谷东北第一长玻璃栈道。大冰沟景区的大王沟是东北抗联“南侠”王殿甲部的驻扎地,同时为以安奉铁路线为打击目标的最前沿抗联密营。据《抗联一军一师在本溪地区活动区域略图》记载,1934年,日寇大举进犯东北,贫苦农民出身的辽阳东山亮甲屯好汉王殿甲不堪忍受屈辱,毅然在本溪与辽阳交界地区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抗日义勇军队伍,江湖人称“南侠”。同年,在本溪南芬地区被称为“双侠”的冯文邦、张荣久也率众加入抗日义勇军“南侠”部。这支70多人的队伍,以大冰沟为根据地,以安奉日伪铁路线为目标,在铁山脚下、细河岸边一带开展游击战,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成为杨靖宇抗联最前沿的一只部队。
南天门位于南芬区下马塘道办事处柏峪村境内,304国道贯穿其境,面积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南天门、翠云谷、南芬古道、褶皱地质遗迹等。翠云谷境内植被良好,溪涧奔流,林木景观四季交换,是风景优美的消署胜地,有诗云:山陵起伏森林茂,沟壑纵横雨露多。南天门景点峰岩险峻,如刀削斧劈,登高远眺,群山低垂、玉带入怀。在山巅岩石中有一很大豁口,恰似一座城门,从门中可窥望一片南天,因而得名南天门。南天门早为本溪通往丹东的雄关险道,公路盘旋而上,过险关,出天门,使人望而生畏。张家堡铁路断桥位于下马塘村六组细河之上,为拱式铁路桥。1905年,日本强行修建了安奉铁路。上世纪90年代末,八一电影制片厂利用南芬境内的铁路断桥和附近的山川河流为外景地,完成了经典影片《铁血大动脉》《奇袭》的拍摄。
641厂军工洞位于南芬区下马塘街道办事处天桥沟的原国营本溪精密机械厂,是一座功能完备的军工小城。该厂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1969年建成投产,军工代号“641厂”,专门生产军工用品,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1982年,641厂军转民,开始生产温控器,迅速成为中国知名的温控器生产企业。1995年,641厂实现了整体搬迁,从偏僻的山沟迁到古城锦州。2011年,本溪市某企业收购了该厂1万多亩废弃厂区,投资1.5亿元对常年恒温在10℃左右的山洞进行整修,生产金针菇等菌类,拟建成全国最大的金针蘑工厂化生产基地。
柏峪碉堡,1931年3月,日本侵略军沿安奉铁路线(今沈丹铁路)修筑了众多碉堡,据统计本溪境内共31座,其中沈丹铁路线南芬段内,至今保留着3处较为完整的碉堡,分别为张家堡碉堡、金坑碉堡、柏峪碉堡,这些都是日本关东军当年为守护铁道线而建。柏峪碉堡位于南芬区柏峪村细河岸边,通体为钢筋水泥结构,直径4米,高约5米,分上下两层,顶层有12个垛口,20多个瞭望口错落有致排列在碉堡的中上部。有诗云:碉堡尚存弹迹深,烽烟犹记漫南芬。至今铁证难成冢,怒斥倭贼狼子心。
2024年12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